![](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19/06/04/6eaa61ab2eb486590fdda4e0bd0d342a.jpg)
龙大轩,男,汉族,1965年3月生,重庆梁平人,法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履历1981.9-1985.7: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5.9-1988.7: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7-1991.10: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任教,评为法学讲师1991.10-1994.6: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任正科级助理审判员1994.6至今:西南政法大学工作2001.9:评定为法学副研究员2005.9:破格晋升为法学教授2003.9-2006.7:攻读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8.9:评定为博士生导师2010.9:评定为博士后指导教师2011.3以来: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聘为主讲专家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带头人。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普法人),重庆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首届西政名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主讲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成就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为《新华文摘》转载;出版专著8部,编著教材4部,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1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主讲的《中国法制史》先后入选重庆市、国家级第五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主持的《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2018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在央视《法律讲堂》录播法治文化节目130余集,赴全国演讲500余场,为18家党政司法机关提供法治文化建设方案意见。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19/11/04/8730a13ff527c1b8f1f6643cdd58eb72.jpg)
付子堂,男,汉族,1965年生,河南南阳新野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党政办公室(督查办、保密办、安稳办)、发展规划办公室(“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依法治校法律事务部、审计处。主管国家安全与保密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继续教育和培训、离退休工作、工会和体育工作。联系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主要学习经历】1981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先后获该院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 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9月,考取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计划内全脱产类),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和科技法。1997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入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不脱产类)。【主要工作经历】1987年8月—1994年8月,留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任教;1992年2月取得讲师职称。1997年8月—199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工作。1998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2000年12月,由讲师破格晋升法学教授职称。2001年7月,任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主任。2002年4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荣誉奖励】2002年7月、2008年8月,先后入选重庆市首批和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10月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2007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7年10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11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2年入选重庆市首届“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2013年入选首批“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社会职务】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府法律顾问【学术科研成果】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级权威报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法学教材、专著、辞书等60余部。主编的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和《法理学高阶》,构成“法理学三部曲”,在法理学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讨,结合社会现实探索法理学的创新,是“法之理在法外”之理论命题和“应用法理学”之主张的一种初步尝试,已多次重印再版。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83c0a25a8730ef8b6a887d626828ccf6.png)
康骞 党委书记康骞,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四川南江人,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1992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2008年11-12月曾在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学习。2014年6月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四川省通江县涪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涪阳区委纪检委员,江陵机器厂机动能源事业部干部,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35车间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重庆市纪委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员,重庆市委组织部副处长、处长、部务委员、副部长,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优秀选调生、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被聘为重庆市法官遴选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法官惩戒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副主任等。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统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党委统战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c5d51de434fd94b9ff24623b70a654b5.png)
杜惠平 校长杜惠平,男,汉族,1966年7月生,山西晋城人,1995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2届民盟中央常委、第5届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现任重庆理工大学校长。1988年7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波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1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重庆邮电学院教师、无线系电磁场教研室副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无线系副主任、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重庆邮电学院副院长,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民盟市委副主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民盟市委副主委。曾任重庆市第二届、三届人大代表;民盟重庆市第二届委员、常委、副主委,第三届、四届、五届委员、常委、副主委;第11届民盟中央委员、常委;12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工作及学术贡献是,将复射线分析方法应用于损耗媒质,进行涂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分析建模,完善了复射线展开误差分析模型及控制技术;提出一维相位修正结构的分析模型及其该类结构偏馈设计的方法和应用;提出基于Fresnel区相位修正聚焦结构的多波束天线实现和馈源阵列输出处理,实现空间谱估计性能的改善;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技术和自适应天线的应用;提出基于自适应天线的动态覆盖方法;研究移动通信信道建模问题。对教育教学和相关课程教学问题研究。在相关领域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及市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分别为第三、第四完成人)。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发展规划、审计、督查、信息化工作,分管督查室、发展规划处、审计处、信息中心。联系理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04c0b42554c8b463f3ae62fd58878328.jpg)
张晓洪 党委副书记张晓洪,男,汉族,1966年9月生,江西万安人,1991年5月入党,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88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历任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教务处教务科副科长、车辆系主任助理、评建办副主任,重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兼学报副主编、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机关第二总支书记,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著作4部。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负责组织、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会(教代会)、离退休(老干部)、图书、档案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委党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工会、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图书馆、档案馆。联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8e430d0a651f716a1aaabddf7420bdf6.png)
杜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杜华,男,汉族,1963年7月生,四川兴文人,1986年8月入党,硕士。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1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新闻秘书专业。2000年9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2004年7月毕业于重庆市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政协研究室理论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重庆工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共青团重庆市委“新长征突击手”、重庆市委宣传部思想教育先进个人、重庆市政协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撰写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书籍6部。负责资产管理、基建、后勤工作,分管国有资产管理处、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基建后勤处。联系车辆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ce946db76ba1652ae7214fa15ed443a0.png)
何建国 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建国,男,汉族,1965年3月生,四川蓬溪人,1991年1月入党,硕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5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商业会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历任重庆工业管理学院会计系副主任(主持工作),重庆工学院会计系副主任、主任,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院长,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兼MBA中心主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3项。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9项。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先进会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精品课程、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重庆市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人选。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重庆市审计学会副会长。负责本科教学、学术委员会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联系会计学院、体育教学部、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与经管实验中心。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510a3de860b49958901bc7f7167d03a0.png)
曾宪军 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宪军,男,汉族,1968年7月生,重庆丰都人,1987年6月入党,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丰都县师范学校。1991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1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历任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校纪委委员,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任主任、宣传部部长、校长办公室主任、发展规划中心主任、机关第二党总支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学校督查室主任、校党委委员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主持、主研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8项。获得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及教学成果三等奖共3项。负责学生、招生就业、安全稳定、信访、法治、共青团、校友工作;负责两江校区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保卫部(保卫处)、人民武装部、团委、招生就业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两江校区管委会。联系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两江国际学院、两江人工智能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a6e598a475cc7b39b861055cdd05dfaa.png)
田波 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波,男,土家族,1965年4月生,重庆秀山人,1988年5月入党,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6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5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组合机床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院长助理、副院长,重庆市巫山县副县长,重庆市忠县副县长,山东省新泰市副市长(挂职),中共忠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忠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重庆市第一次党代会党代表,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负责科研、自考、继续教育、采购与招投标、保密、期刊、校办企业工作,分管科研院、自考办、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期刊社、资产公司。联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6/9b9cb46d9fbdf4f864525ec74eb73928.png)
廖林清 党委常委、副校长廖林清,男,汉族,1966年3月生,四川仁寿人,1991年6月入党,硕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历任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汽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重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车辆工程学院院长兼汽车研究所所长、重庆汽车学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党委研工部部长、MBA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兼机关第三总支书记。先后获得机电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四川省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学校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奖、重庆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出版教材4部。2004年被重庆市教委授予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6年入选重庆市“322”人才(第二层次)。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重庆市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机械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负责人事人才、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际(港澳台)合作与交流、财务工作,分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财务处、MBA教育中心。联系机械工程学院(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cef32f742728e22cc3e4c05dc1dc6016.jpg)
李天安 党委书记李天安,男,汉族,1963年1月生,四川富顺人,研究生,法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曾先后任西南师范大学附中教师,四川省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电脑报社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四川省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正厅局长级),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民防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市二次、三次党代会代表,四届市委委员,市二届、三届人大代表,市二届、三届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六届委员会委员、七届常委会委员、八届委员会委员。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a612916841de647c5edaf8c16f7cae74.jpg)
唐伯明 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男,1962年10月生,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1990—1992年同济大学博士后,1992—1995年任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1999年任日本国立长冈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4年任重庆市公路局副局长、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2004年至今任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重庆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高等教育、交通历史与文化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曾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重庆市“重大贡献引进人才”、“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c594b7d2cda8c68b1d280f23cfef0b78.jpg)
郑旭煦 党委副书记郑旭煦,女,汉族,1964年10月生,重庆长寿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至2002年10月历任渝州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其间:1996.09--1999.07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12评为副教授);2002年10月至2017年7月历任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常委(其间:1999.09--2003.12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12评为教授);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0年4月至今,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是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协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多家期刊杂志评审专家。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和论文集近10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国家和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1392e74520101deda4691d1e703ca2b0.jpg)
易志坚 副校长易志坚 男, 1963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以来,历任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及结构工程系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3年12月起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长期从事力学、道路、桥梁、材料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研究生《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等课程。在弹塑性断裂力学研究中,放弃了传统的小范围屈服条件,提出了线场分析方法;在线弹性断裂力学研究中,提出了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裂纹线方法;在边坡稳定研究中,提出了加筋土稳定和破坏的断裂力学机理;在水泥混凝土破坏研究中,发现了“三种层间基本破坏形式”和“过渡层”及其重要影响,提出了设置隔离层的路面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中,提出了“阻”、“放”、“抗”三种裂纹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新结构;在新一代路面研究中,提出并研制了具有显著变形能力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发明了聚合物(彩色)透水降噪路面。发表论文80多篇,被SCI、EI收录40多篇次;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重点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重庆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2404c69ffbd2929865da2b27d888518b.jpg)
王平义 副校长王平义,男,汉族,河南周口人,1964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6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副校长、党委常委。 1993年6月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6月至1997年9月在重庆交通学院西科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兼港航党总支副书记;1997年9月至2006年5月历任重庆交通学院科技处处长、科协常务副主席、研究生部主任(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5月任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2009年3月兼任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2011年1月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长期从事港口及航道工程、航道整治理论及技术、枢纽通航及水工水力学、河流泥沙数学模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部、省、市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科技专著4部、交通部标准规范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 余篇。是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水利工程教授级咨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951567e09d048577bad1aba0d538351a.jpg)
张尚毅 副校长张尚毅,男,1966年2月生,江西抚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1987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2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4年8月在重庆市市中区委办公室工作;199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重庆市委研究室工作,历任重庆市委研究室社会处副处长、信息处副处长、党建处处长、党群社会处处长(其间:1997.04—1998.04下派巫溪县扶贫,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挂职重庆市江津区副区长;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任重庆市江津区副区长;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2018年3月至今,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先后荣获“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 “重庆市青联委员”、“重庆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曾在《中国环境科学》、《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并多次牵头和参加过重庆市三次党代会、中共重庆市委全委会文稿和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具体研究起草工作,获得过重庆社会科学课题一等奖、重庆社会科学论文优秀奖、“十五”规划招标课题优秀成果奖等。
![](https://gbpxw.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1/08/13/8b99656992c2b0acd38bb21331ea331a.jpg)
赵明阶 副校长赵明阶,男,汉族,四川广元人,1967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副校长、党委常委。1985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6月在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4年8月在四川省地矿局南江水文队工作;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在重庆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至今在重庆交通大学工作。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任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院长助理,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任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副院长,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任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任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任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2016年2月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协助党委书记、校长负责全校本专科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分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教育教学评估与研究中心、高教所、各学生社区管委会、校学生会;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岩土动力学及监控量测技术、损伤识别与成像技术、水工结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价、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研究、岩石工程爆破震动效应及反演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部、省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全国学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规范1部。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青年科技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重庆市学术带头人(水工结构工程)。现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